ICU(重癥監護病房)的分區設計是確保其高效、安全運作的關鍵。以下是對ICU分區設計的詳細規劃:
一、功能區域劃分
1. 治療監護區:這是ICU的核心區域,包括重癥監護病房、隔離重癥監護病房以及護理輔助用房。重癥監護病房用于收治需要密切監護和治療的患者;隔離重癥監護病房則用于收治具有特殊感染風險的患者,以防止交叉感染。護理輔助用房包括隔離處置治療間、護士站、血氣治療室、配藥間等,為醫護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和支持空間。
2. 后勤辦公區:包括醫護入口衛生通過區、男女更衣室、主任辦公室、護士長辦公室、值班休息室及示教會議室等。這些區域為醫護人員提供休息、辦公和學習的空間,同時確保他們在進入治療監護區前能夠進行必要的衛生處理。
3. 入口接待區:包括患者入口換床間、家屬談話間、等候區及探視區域。這些區域為患者和家屬提供便利,同時確保他們能夠在一個相對舒適和私密的環境中與醫護人員溝通。
4. 污物處理區:包括污物處理室、盥洗間、污洗間等,由污物通道連接到污梯。這些區域用于處理ICU內產生的各種污物,確保ICU的清潔和衛生。
二、潔凈程度分區
根據潔凈程度,ICU可分為無菌區、清潔區、半污染區和污染區。無菌區主要用于存放無菌物品;清潔區包括主任辦公室、護士長辦公室等;半污染區包括換鞋處、更衣室等;污染區則包括ICU監護病室、污物處理室等。這種分區有助于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。
三、床位設置與布局
ICU的床位設置應考慮到患者的治療需求和醫護人員的操作便利性。開放式病床每床的使用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,床間距大于1米。每個監護病區應最少設置一個單間病房,面積不少于18平方米,用于收治需要隔離的患者。床位的布局方式可以根據ICU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進行選擇,如單面式布局、雙面式布局、三面式布局或環繞式布局。
四、特殊區域設計
對于某些特殊類型的ICU,如感染性疾病科重癥病房/呼吸重癥監護病房(RICU),需要額外考慮其特殊的設計需求。這些區域需要嚴格設置清潔區、污染區以及潛在污染區,并配備全新風、全排風系統,以確保空氣的質量和流通。此外,還需要設置醫生走廊、患者走廊、緩沖間和隔離病房之間產生穩定的壓力梯度,以減少傳染源流動帶來的風險。
五、人流與物流規劃
ICU內的人流與物流規劃也是至關重要的。應確保人流與物流、清潔與污染分流,流線簡潔且單線運行互不交叉,以降低污染率。醫護人員、患者和家屬應有各自的流線,避免相互干擾。同時,應合理規劃醫用耗材、血液、藥品等物品的運輸路線,確保及時、準確地送達目的地。